公告 作者后记
《出塞曲》终于写完了,最开始打算写三四十万字就好了,没想到写着写着,竟然写到百万字,现在回头看看写过的内容,连自己都佩服自己。
快要完结的时候,我跟编辑开玩笑说,如果让我给这个故事打分,满分一百分的话,我只能给自己四十九分,不能再多了。而且这还是友情打分,主要是奖励在一年多的时间写了一百万字的勤奋,如果单从文章的内容来打分的话,还得再减个十几分。
一直追文的老读者可能还记得,我在写出塞曲过程中,曾经有一段时间被读者的喜好影响特别厉害,那时候大家都非常喜欢赵无伤,但按照原本的情节设计,赵无伤和弄玉将会反目,但我怕往下写,很多人会弃文,始终不敢往下写,反而让文章的方向走入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方向。
被读者的喜好影响,是我在开始写文时没有预料到的,在故事结局可能大家也能察觉到,有不少读者对弄玉嫁给莫赫,还怀了莫赫的孩子,非常不理解,难以接受,一直留言在说这事。
我明知道大家不喜欢看,却还是坚持这样写了。因为这就是我所理解的现实,这就好像你还爱着你的前男友,编织着与他破镜重圆的美梦时,忽然听到他跟别人领证的消息。破镜重圆的美好是故事,很多时候我们都生活在现实中,我不太是一个编织美梦的人,可能更擅长揭露残酷的现实,所以放到故事里,就有了让大家不舒服的这一段莫赫和弄玉的关系。
虽然不讨喜,不过能在最后坚持心中所想,而没有像之前一样被读者影响,这是我感到自豪的地方,也算是给之前的自己一个交代。
年少不知事的时候,曾被人夸赞,一直以来沾沾自喜,总觉得一个人,才思敏捷,出口成章,倚马可待,才算是真正的厉害。为了保持这种优越感,我很不愿意修改文章。
然而在《出塞曲》中被啪啪打脸,写得最好的那部分,反而是反复修改出来的。
来不及修改日更的那些内容,很多地方都处理得很仓促。
比如对赵无伤的人物处理,在我最初的构想里,他是一个悲剧人物,这种悲剧不仅仅是来自失去爱情,也来自他忍辱负重,做了那么事,牺牲了那么多的人,只为了复仇,可到头来却发现竹篮打水一场空,那时候他醒悟了,可也太迟了。他有他的善良,有他的不忍,有他的骄傲,也有他的冷血和自私,他性格上的这些东西都是需要具体的情节来支撑的,我却没有处理好,让大家评价他是不是一个好人,就看他在爱情里的表现了,可以说,这是相当失败的。
比如韩城和赵无伤之间的恩怨,在我的设想里,他们之间的关系不能被简单粗暴地看作是情敌,也有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。赵无伤对韩城有敌意,有轻蔑,有羡慕,也有一种他自己也许都觉察不到的欣赏,否则他就不会在韩城和郭羽刺杀左贤王,陷入绝境时,冒险救了他们两个人。
韩城的结局在最初那一版的构思里,他是死在赵无伤手下的,当然了,赵无伤是被别人算计,误杀韩城,这样一来无疑更增添了悲剧色彩。毕竟赵无伤是不愿意杀韩城的,韩城却因他而死。他不但要承受弄玉的指责,他自己内心也在受痛苦煎熬。在这一版里,韩城却死在燕夫人手里,我不是很满意,后期修改的话,可能还是会改回原来那一版。
还有弄玉和细君的关系,前期我用大量篇幅来写两位姑娘的感情,就是为了后来两人的“反目”做铺垫:你的闺蜜跟你最爱的男人在一起了,你会怎么做?细君和弄玉的感情好到可以用“闺蜜如手足,男人如衣服”来形容了,弄玉是真心实意为细君好,而细君也是一心一意对待弄玉。
如果让细君在赵无伤和弄玉之间选择,她会毫不犹豫地选弄玉,所以,她绝对不会为了一个不爱她的男人,去伤害弄玉。但在这个问题上,我处理得不好,把细君的人设写崩了,一点没有展现她的气度,以至于很多人都在骂细君,说她白莲花、绿茶婊,后期我会把这种失误修正。
还有就是很多人物的心理转变处理得很草率,比如很多人都觉得莫赫爱上弄玉很莫名其妙。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,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在这个故事里,虽然弄玉和赵无伤是主角,但韩城、解忧、细君、卫子夫、皇帝、赵临月、李陵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,也能写得很出彩,不求能像《红楼梦》里的人物那样各具特色,堪称一绝,但我也希望提到《出塞曲》中某个人物的时候,大家能念念不忘,回味无穷。这也算是我的野心吧。
《出塞曲》现在虽然已经完结了,接下来,我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修改上,一直修改到满意为止。诸位如果有什么好的意见,对人物有什么新的理解,也可以留言给我,争取把人物写得更加圆满。
为了保证阅读效果,可能会等到所有的章节修改结束后,一起放出来,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。
有读者觉得这个结局比较草率,弄玉在大汉的伏笔为什么还没有写出来,这个问题之前我已经解释过了,会有第二部和番外。
第二部,暂定题目《甘泉怨》,写的是流素回到汉宫复仇,故事背景围绕着卫太子巫蛊之案,以及夺位进行的,这不仅仅涉及到后宫嫔妃争斗,还有前朝大臣的争权夺势,相互倾轧、陷害。
算是对弄玉在第一部还没有完结的事情有一个彻底的交代。
如果第一部,还是爱情还是占了很大篇幅的话,那到第二部,爱情线几乎是没有的,可能后期皇帝会爱上流素,但皇帝的爱情实在太不纯粹了,可以忽略不计。
至于番外,每个人我都想写的,当然不现实,所以暂定了八篇(好像也有点多了):赵无伤、韩城、燕夫人、方天河、阿璟、方鉴、少夫、云珩。选这八个人是因为他们的个人经历在整个故事中是不完整的,有些人没有过去,比如燕夫人,有读者就问燕夫人孩子的父亲是谁;有些人没有未来,比如少夫最后跟谁在一起了,是星河吗?云珩和泥靡在小时候就口头订了白头之约,他们最后会在一起吗?这些内容没法在故事的主线中展现,只能写在番外了。
不过番外和第二部现在还不在写作计划之内,当前我的主要任务就是修改《出塞曲》的初稿。
再有就是感谢读者。
这是我第一次发长文,写作时间仓促,写作技巧生疏,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烂的读不下去,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放弃出塞曲,很多人都是从我一开始写就开始追,一直追到完结,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给我打气;在我停更的时候,善良地体谅我,让我好好休息;在我写的不好,始终对我不离不弃。有时候,在我很沮丧的时候,看到你们的评论,真的很暖心。甚至有时候读者对某个人物的理解,比我这个作者都要深刻。
感谢大家这一年来的陪伴,不知道如何表达谢意,只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作为回报啦。
还要表白我的编辑涂涂,没有她就没有现在的《出塞曲》,已经记不清楚多少次,我跟她一次次讨论人物,讨论剧情,熬夜看稿也是常事,幸好她在国外,我们有时差,不然害她熬夜,我还真是过意不去,就连结婚那几天,也还替我审稿来着,遇上这么敬业的编辑,是我的福气。每一次我要把人物写崩时,都是她及时帮我拉了回来,要是没有她,估计我写得更加惨不忍睹。
有一段时间,我状态很不好,更文的质量也直线下降,受到了不少读者宝宝的批评。原本这样的批评,我已经习以为常了,况且写得不好就是不好,大家的批评我也都收下了。作者跟读者互怼是很不好的事,遇上读者diss作者,通常情况下,作者也都默默忍下了,可那次涂涂忽然冲出来替我解释,解释我为什么状态不好,那架势妥妥的老母鸡护崽。之前被读者批评,再不好听的话,我都接受了,结果看见涂涂的解释,反而矫情地流泪了,可能觉得就算全世界都不理解你,只要有一个人能理解,就会觉得很安定吧。
表白涂涂。
最重要的事留在最后说,有关历史背景的问题。
在写小说之前,我是不愿意写架空文的,我认为虚构出一个朝代,然后在这个朝代里发生故事很没有意义,因为朝代都是假的 ,人物当然也不可能是真的,写这样完完全全虚构的故事有什么意义呢?可真正到写有真实历史背景的文,才发现更加不容易,因为你一个不留神就会“篡改历史”。
汉武帝、卫子夫、卫青、霍去病、李陵等等这些人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,因此很多读者在追小说时,一直就会追着问:方天河是历史上存在的吗?燕夫人的原型是淮南王的女儿刘陵吗?历史上真有韩城这样一个人吗……
我只是在那个背景下虚构了那么一个故事,几位主角都是不存在的,是我虚构出来的(划线加粗)。但是因为跟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交织在一起,反而给人一种真假难辨的感觉,这是我一开始没有想到的。
为了让整个故事更加贴合历史,我在写作过程中,除了整理了不少有关研究汉朝历史的论文以外,《汉书》、《史记》、《资治通鉴》、《西京杂记》等跟西汉有关的书籍,我都放在手边,时时翻阅查看,以求在整个故事里,只要历史上存在过的人,我都尽可能把他的经历和性格贴近史书的描写,不会把他偏差太远,更不会为了写自己的故事,肆意去改变他们的性格,把好人写成坏人,把坏人写成好人。
有人说,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。
可能是我喜欢历史,喜欢读史书的缘故,历史在我心里是非常神圣的,不容人亵渎。
所以,我在写了这篇跟历史有关的故事后,心里非常忐忑,怕大家会因为读了我的故事,而对那段历史,对历史中出现的某个人产生误读,虽然可能大部分人看过这个故事就翻篇了,并不会放在心里,也不会当成历史。但我还是想说一句,这只是我自己虚构的大汉发生的故事,里面涉及到的史事、人物和历史观都是我个人的理解,大家不要当成历史来看。如果对那段历史感兴趣,可以去查阅史书。
接下来,我开始打算修改《出塞曲》啦,希望能把这个故事改到八十分,感谢大家一路相伴,感谢涂涂对我的帮助,《甘泉怨》再见啦!
2018年8月26日下午